我第一次接触OI是在小学三年级。当时因为减负什么的,把数学竞赛减下去了,然后老师果断带着我们集体改行搞信息学竞赛。记得一开始就是记基础知识,什么ROMRAM,什么80x86,什么二进制,什么一二三四代计算机,电子管晶体管,大规模超大规模。

当时觉得很无聊。但是因为没有数学竞赛,只能玩这个了。小学课内的课程真的没什么好学的。慢慢的开始接触BASIC,这是我接触的第一门编程语言。很好玩,当时觉得一堆字母就能听自己的话干很多事情,很有成就感。当然我水平有限,研究了很久才弄明白那个交换两个变量的值是怎么实现的。

后来数学竞赛恢复了,很快,大家都放弃信息学竞赛。就剩我和我几个好友。当时我们学的很投入,虽然上课时候经常走神,玩当时很流行的“纸上谈兵”一类游戏,其实就是YY版红警。很开心。慢慢的,班主任找我们谈话,说搞编程竞赛没有一点益处,事实上确实如此,让小学生长时间在电脑左右,很难不迷上游戏。还好我跟我爸商量好了,只有周六周日的时候,可以每天玩一小时。我自己卡表。我真的很佩服当时的自制力。

但是别的同学,因为种种原因,大部分都放弃了。很无奈。六年级混了几个竞赛证,因为非典也没考试就进了二中。

话说二中是我OI的真正开始。虽然在小学的时候我就参加过一次NOIp,还进了复赛。但是因为复赛没有BASIC,就放弃了。。。

一进二中,就开始转Pascal。当时真的很痛苦,因为我是懒人,尤其是思维上特别懒,惯性力很大。但是印象最深的是然牛(原谅我当时记名字记了很久…)整天拿着本在记,范永利同志犀利的讲课把大部分同学都吓跑了,然后就剩我、然牛、小英(还是叫大姐呢。。)了。

这段时间其实让我投入大量时间去搞OI的动力主要还是兴趣。因为初中没有保送,没有加分,什么都没有。每周两天下午的自习课时间去机房,对着蓝屏(印象中一开始还是TurboPascal)调代码,初二果断近视了。我一直属于水平很弱但是大家觉得我貌似很强的那种,我初中折腾一个用栈的表达式求值折腾了大半个学期,高精度其实到初中毕业也连除法都没弄对。初中干了件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把我的网名从yangboyangbaby换成了barty,因为baby这个玩意一直觉得不好听。barty源于隔壁班,缩写是bt,同义。以后不要有人再问barty是神马意思了。

初中刷了好多好多TJU的题,是同济不是天大。那时候感觉同济的题特别好,而且ahyangyi特别牛13。后来挂了,就去做VIJOS了。还有大榕树,当时我各种水啊,就为了提升等级啥的。。。太幼稚了。后来大榕树也挂了,很不情愿的转战OIBH,一直到现在(OIBH挂了,我没地方呆了)。

回顾我的NOIP经历,感觉悲情占大多数。但是关键时候还是能发挥稍微正常一点的。

初一NOIP,初赛的时候我选择题的答案填在了分数栏里。初赛分数个位数,没过。

初二NOIP,我初赛分数貌似全省前几名吧,复赛的时候烧到快40度。有一道题刚好在比赛前我给他们讲过,然后他们做对了。我WA了。3个人只有我没拿一等。

初三NOIP,第一题陶陶摘苹果,第二题校门外的树。出了名的大水题。第三题采药,本来说赛前要看背包的,想了想应该不会考就没看。最后搜索的,30分。第四题循环,暴力的20分。总分250,很像我。

不过最终,还是靠着一个一等进了省理科实验班。我在班里的文化课排名倒数第3。

上了高中,我开始肆无忌惮的搞竞赛了,因为大家都同样的肆无忌惮。我严重的无视文化课,无视到我的排名一直稳定在班里倒数前两名。我去参加数学竞赛,物理竞赛,化学竞赛,信息学竞赛。最终物理化学都放弃了,只剩数学和信息学。我一直想的是,高二拿了NOIP一等,高三全力拼数学,拼不上也有保送资格,所以压力不会太大。于是,高一被我荒废了,除了OI方面。

记得当时跟小杰求一个数学竞赛的名额,求上了,但是后来没有用功学,很是对不起他。尤其对不起他那英俊的面容呀。。。扯了

OI方面,第一次学了网络流,第一次弄明白DP,第一次学了各种最短路,还有并查集,很多很多。高一下高二上的时候经常带森牛来家里,编程,看片(《转角遇到爱》神马的……)。然后我很无耻的弄了个OI-编程爱好者的QQ群,拉来各种人,自己掏钱扩容。建了个OICF-信息学综合论坛。我想大概是这之后慢慢的有人知道barty这个ID吧。总之,高一的OI很充实。

然后就是我的那段祥林嫂一般的经典段子,高二的NOIP。不想再提了。估计跟我熟的OIer都知道那段。总之290分,分数线300。详细的不多说。对了,我高一NOIp110,很民警的分数。

高三的NOIp很坎坷。首先是因为当时我们已经开始一轮复习,其他竞赛的结果也都出来了。我一个人孤零零的搞竞赛,压力很大。而且我那时候胃病很严重,严重到连续吃了2个月的现熬的中药都不顶用。于是我跟班主任请了一个月病假,在家搞OI。班主任真的很好,很信任我,放我回家了。倒是大学以后,请个假难的要死(我又吐槽了)。

我喜欢那阵单纯的OI生活。没有朋友,没有游戏,没有电视,没有文化课,只有OI。王队,其实我也想下个月过这样的生活。现实很残酷,我们有一个很强大的辅导员。我实在不想跟他闹僵。

那段时间把我所掌握的所有OI知识都总结了一遍。写了一些教程,大部分都随着OICF烟消云散了。貌似剩下的真的没几个。。。

高三NOIP,没有失常也没有发挥出全部水平。很稳,330。后来保送完了以后参加了个APIO,水了一个铜牌,参加了个武大百度杯,跟王队郭队第一次配合,拿了个中间名次,没奖。我真的希望这个队伍能一直保持到最后,至少,拿一个金牌,梦做得再好一点,进一次Final。

很悲剧的来了北航。因为我一直想去的学校是上交。

校队选拔什么的,我水了,只是个三等奖。不过居然还算混进去了。大一下基本没有做题。到了暑假集训。

我们三个正式组队。其实我们是蓄谋已久的,从高三就开始了。。。然后是校内积分赛,开始的时候排名很高,因为比较默契,后来就掉下来了,因为这个暑假真的是没学什么东西,基本上就是,会用别人的代码了,然后自己不会写了。传说中的模板。

哈工程因为我们觉得能够乱中取胜什么的,就去了,结果很悲剧。北航。

总之我搞OI的目的就是从最初的纯兴趣,变成后来的功利,到现在的半兴趣半功利。大学搞ACM真的得不偿失。考研不认,出国不认,保研更不管。

然后我就想,我高三的NOIP,那么拼命地搞,是为了什么?保送?我印象中当时,更多的还是因为一种情结吧,一种OIer的情结。虽然高二悲剧,本来冲省队的结果一等都没捞到,但是,我不甘,我要拿一等,证明自己的实力,也是让自己心里踏实些。

现在呢?我在为了什么搞ACM?为了A题的快感?为了对算法的兴趣?还是单纯的因为之前搞过竞赛,不想就这么放弃。

我想,我对ACM应该还是有兴趣的,否则我不会在无聊的时候去题库做题调节心情。可是总觉得缺少一点动力。就像一个OIer以IOI为最终目标一样,作为一个ACMer,肯定是想进Final,虽然遥不可及,但总可以把它当做目标吧。我喜欢把目标定高,这样就总不会满足,总要再进一步努力。这是我之前一直所想的。

但不是这次比赛前我所想的。我承认,我来比赛的心态非常酱油。我是来混铜牌的。我是因为哈工程网络预赛很扯淡所以才来浑水摸鱼的。这种心态直接导致了我的杯具。我们的杯具。我不缺压力,我很能给自己压力,但是在赛前,我缺一个动力。

不用事事功利,说什么学英语对出国有帮助,去哪儿哪儿实习能让简历好看些,不学习就没绩点就不能保研。我讨厌功利。我这个人特别感性,我一直觉得我应该学文的。。。扯了

我从来不是逻辑清晰的人。以上是纯流水账+意识流。见谅。

关于决定,我想说,我会一直搞下去的。直到Final,或者我不能再参加ACM。然后,王队郭队,咱们这几天商量一下未来一个月的集训的事情吧。

完。